close

【藝文WINDOW

玩具總動員3

吳秀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「玩具總動員3」是繼一九九五年第一部電腦動畫長片「玩具總動員」,一九九九年「玩具總動員2」大受歡迎後,睽違十一年皮克斯動畫公司的續集作品。影史上幾乎沒有續集成就超越一二集的例子,而這部動畫卻是三集系列作品中,劇情最富創意、主角情感最細膩、動畫技術最純熟,適合每個人觀看的作品。據統計「玩具總動員3」去年以四點一五億美元(約台幣125.5億元),在美上映時間近半年,奪得全美去年度票房冠軍。

    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,在以色列的台拉維夫戲院戴著3D眼鏡看的,當時正好帶學生參加以色列國際學生影展,除了非常驚嘆皮克斯團隊可以把故事寫得如此動人而深入淺出,更發現這個故事具有特別的屬靈意涵與啟示。

蒙愛的歸屬感

        影片一開始就是主角安迪長大了,在上大學之前,面對昔日陪伴自己長大的玩具們,不知做何處置。這群玩具們曾得過主人的寵愛,面對即將離家的安迪,帶著疑惑與不安,深怕從此被束之高閣或遭到拋棄。前所未有的危機,一開場就把玩具們推向絕境……它們迅速選擇逃到另一處可能有人愛的地方——陽光托兒所。這個選擇,帶來一連串的驚險與失望。影片中的主角牛仔胡迪,他是唯一對主人的愛有安全感的玩具,雖然他不清楚安迪最後的決定,但他沒有懷疑過安迪。整個故事,可以說是胡迪帶領一群不知道自己身分、恐懼被遺棄的同伴們,歷經種種艱難,終於回到主人懷抱與清楚蒙愛的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 「玩具」所恐懼的問題,不也是我們最大的問題?「我從哪裏來?」、「我屬於誰?」、「我要去哪裏?」、「有誰能夠永遠愛我?」這些問題的根源,來自我們被造的限制性,也可以說是歸屬感的需要性。人類的被造不僅渴望永遠蒙愛,也需要有全然的歸屬感。除非這兩個問題找到解答,否則再多的金錢物質,工作的成就感,都無法滿足真正內在的需要。有趣的是,玩具們的腳底都寫著:「安迪Andy」,他們屬於「安迪」,當他們被「安迪」享受的時候,覺得自己有無比的價值與快樂。相同的是當人類找到蒙愛的源頭,並且知道自己是被創造主所喜悅的時候,生命的價值感就會全然不同。

獨特卻可以被取代

        故事裏最大的轉折,是玩具們終於發現陽光托兒所,實際上是以藍抱熊為首的恐怖監獄。而藍抱熊和獨眼巨嬰是因為主人無心的遺失,受傷的情緒轉為負面的性格,從此變成反派的角色。藍抱熊最受傷的地方是,他居然可以被取代!當他千辛萬苦回到小主人住處時,發現她居然抱著跟他一模一樣的熊,他的心就碎了!

        沒有人不想「獨特」而「唯一」地活著。生命中許多的痛苦掙扎來自我們想與眾不同。但在現實狀況中,我們何等平凡,可輕易被取代。那麼如何用合宜的眼光來看自己呢?除非透過創造者的眼光,我們找到被造的獨特性,在祂永恆的憐憫與無限的愛中,人可以不再與他人爭競。若「被愛」是與生俱來,「被造」自有其獨特性,在上帝的應許中,每個人都有美好的命定。我們從祂而來,與祂合一,最終也歸於祂。

告別也是成長

        安迪最後選擇把他心愛的玩具送給鄰家的小妹妹。臨走前的他,選擇坐在草地上,再一次拿起他所愛的玩具們,陪伴小妹妹玩了起來。這個別離前的「緊握」,再次宣告了玩具在主人心中的地位。有許多影評宣稱,這是一部較為「黑暗」的動畫作品,但導演安克理奇(Lee Unkrich)卻認為這個故事之所以捨棄了童話般的浪漫,增加了寫實的元素,在於編劇階段,製作團隊討論劇情時,就希望它是一個關於「成長」的故事。因此,導演提供了自己與臥病在床的奶奶見最後一面的心情,製片人也是皮克斯動畫的創意總監拉塞特(John Lasseter),提供了自己和太太送兒子去上大學時,看著兒子揮手告別,忍不住掉淚的畫面。這些真實的經驗豐富了影片的結局,使得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。即使是告別,也可以充滿溫暖,因為願意分享,成長就不再苦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