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真實故事】

重價贖回的人生

尹常

光復後的台灣,貧窮是普遍現象,在資源貧瘠的花蓮山區,窮到能吃到一餐純淨的白米飯,縱使沒有任何佐菜,都算是高級享受。

住在高山地區的家庭,經濟窘困,三餐常常不濟,然而生活倒也無憂無慮,自由自在,大人聽說哪裏有事做,就都去做,一發現有金礦,也一窩蜂跟著掏金。年紀小的陳進成也跟著大人掏金「洗砂」,希望能幫家人洗出黃金人生,沒想到大人知道避開山區路徑的險惡,幼小的他卻一腳踩空,從山頂摔下落差百公尺的山谷,一路碰撞樹枝樹葉,嚴重挫傷見皮骨,卻奇蹟活著。

多經困苦危難

又一次,陳進成快樂走在蜿蜒山區的鐵道,點數鐵軌下的枕木與石子,不知覺地枕木下的石子沒了,望下去的是百尺下的湍流溪水,萬千變化奇景讓他著迷,忽地一聲火車鳴笛,才驚覺自己前後不著陸地,已經走到橋中間。

面對節節逼近冒著濃煙的火車,生死成一瞬間的事,情急之下,陳進成鑽入枕木孔縫中,雙手攀勾枕木,身體懸掛其上,火車急穿頭上,轟隆、轟隆、轟隆……,他撐過最後一節火車廂,最後一個轟隆聲。火車過了,他也昏厥過去,但過度緊張後抽筋的雙手仍然緊握枕木,身體還懸掛其上。橋下溪水邊的釣客,眼看駭人景況,也不管釣具如何,緊急攀上鐵道橋面,救回陳進成一命。

幼年時的陳進成,類似的危難,前前後後有七次之多,長大信主之後,他感受到,「上帝留我活命一定有祂的美意!」

撐病工作的父親感染肺結核,終因沒錢就醫病逝,也幾乎無錢安葬!沒錢的日子痛苦,陳進成謹記父親臨終前的期盼,「如果阿成可以當醫生,一定要救窮困的人!」

當時為了讓家人不過度擔憂,很會唸書的陳進成,小學五年級時放棄升學甄試機會,主動到放牛班就讀,為了有更多時間幫助家裏劈材、撿菜葉當食物。畢業時放棄保送升學機會,他留下一封信給母親,到北部謀生。到台北工作初期,沒有固定工作地點,陳進成每次看著要寄出沒辦法留下地址的信件,心裏感傷萬分。不寄信報平安,家人會擔憂;寄出的信沒有地址,家人也是擔憂。雖然掙扎,但在那個沒有網路、手機,電話又不盛行的年代,寄出沒有地址的信報平安成了陳進成唯一的選擇。

順境變為逆境

陳進成家境學歷都不突出,卻不畏貧寒刻苦上進,半工半讀,修得中醫碩士及博士學位,後來在板橋地區開設老德燕中醫院,看診幫助多人,「老德燕」從小診所到教學醫院,又從中醫院成長到現在遠近馳名。從無到有、從成長到茁壯,一路走來,如寒天飲冰水,點滴在心頭。

擁有自然醫學深厚知識,在民國八十八年與人合夥耗資幾億資金,歷經八年規劃,創立佔地一千多坪氣派時髦的養生健身俱樂部,室內空氣是依磁場定理規劃,即使在地下室,沒有冷氣裝置,空氣仍然暢通清爽。這個養生健身俱樂部是陳進成的企業最被看好的明日之星,前景一片看好。

孰料九二一大地震,震垮陳進成的事業,經濟不景氣,數億資金一夕之間化為烏有,加上朋友背信,銀行雨天收傘,陷入極大危機,陳進成為救事業晝夜奔波,常常大清早就去廟裏跪拜,有時一跪就是一個早上,還是勞苦愁煩、焦頭爛額、身心憔悴。

「有錢門庭若市,無錢門可羅雀」,在陳進成人生最低點時,上帝差派「呷七碗」企業老闆李東原持續以愛關心,還跟他傳耶穌是拯救事業的主!笑容天真像個孩子般的李東原弟兄不同於別人,不怕麻煩,不怕被拖累,不斷主動的關心陳進成,陳進成也越來越信賴李東原,後來被李東原勉強帶去教會,也勉強去參加全福會的聚會!這些勉強都成為陳進成事業、生命翻轉與祝福的轉折力。

信主否極泰來

當陳進成看見全福會的企業家,每個人都很喜樂,蹦蹦跳跳,充滿活力與希望!當下心中期許,「我要得釋放與自由,祈求主卸下我的重擔!」陳進成回家後,在夜深人靜時分,跪在床前跟天上的父神祈禱,「過去我不認識祢,不會用聖經的話禱告,如果祢是真神,我的困境是甚麼,祢全都知道,祈求祢幫助我,禱告奉主耶穌的名,阿們!」禱告後陳進成眼淚流不停,奇妙的安心入睡。第二天醒來,陳進成心境感覺無比輕鬆暢快,雖然當天有五百萬元支票等著處理,卻沒有煩躁不安,還跟太太說,「決定要結束俱樂部的事業!」過去勞苦愁煩重擔不離身,轉向信耶穌,竟煥然一新、陰霾全消,家庭和樂如初,醫院也東山再起。

夢想中的養生健身俱樂部這扇窗關了,讓陳進成回到中醫藥本業,重新開始深入中草藥生物科技的研究,開辦自然生物科技公司,從累積多年的臨床經驗,開發保健產品獲得各種臨床認證,商品行銷海內外,幫助多人。

陳進成信主後回歸研發再出發有成,他感觸的說,「像我這樣白手起家的人,以為人定勝天,上帝用這種最大的試煉,讓我回轉本業也回轉到神的面前!」曾經牧養陳進成的鄭新教牧師說,「陳進成是神用重價贖回的!」經歷這場人生重價的考驗,儘管過程艱辛,有各種困境與波折,但靠著加給他力量的信仰,一一克服,否極泰來。聖經哥林多後書六章八至十節所說:「榮耀、羞辱,惡名、美名;似乎是誘惑人的,卻是誠實的;似乎不為人所知,卻是人所共知的;似乎要死,卻是活著的;似乎受責罰,卻是不至喪命的;似乎憂愁,卻是常常快樂的;似乎貧窮,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;似乎一無所有,卻是樣樣都有的。」正是最佳寫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