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明白人】
民主‧科學‧基督
余磊
十八位參訪中國的美國訪問團,對於當晚安排的簡報並無特別的期待。他們在北京景點跑了一天,都已經精疲力盡。但簡報員的一席話卻使他們大感驚訝與振奮。
「我們錯了。在尋求西方世界成功的因素,我們從歷史、政治、經濟、和文化的角度去探索。起初,我們以為是你們的船堅砲利,後來以為是你們有良好的政治制度,接著以為是你們的經濟體制。但近二十年來,我們才瞭解是在你們的『文化心臟』: 基督教。基督教的道德基礎,表現在社會和文化的生活,方使資本主義崛起,民主政治發端。有關這一點,我們不再有疑義。」
上述談話,並非出自美國智庫人士或「中國通」的學者,而是北京社會科學院一位吳姓博士(隱名)。這段內容出現在《耶穌在北京Jesus in Beijing》第一章的起頭,這本書作者大衛艾克曼(David Aikman)曾任《時代週刊》駐北京特派員十二年,退休後,在中國各地旅行、考察、研究,寫成這本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回顧、現況發展、及未來影響;引起極大注目與迴響。基本上,在共產主義無神論體制下,要讚揚一個宗教信仰恐怕就已經駭人聽聞,何況是基督教。
民主、科學的雙胞胎
吳博士的談話,不免讓人想起五四運動的口號:「歡迎德先生、賽先生」。德先生是民主 (Democracy)、賽先生是科學(Science)。五四運動前後,國人對於西化的程度、廣度容有爭議,例如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」、「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」、「全盤西化」都有人主張。但發展至今,德先生、賽先生已沒有人說不歡迎。但是,他們是怎麼生出來的?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或突然從石頭縫蹦出來的吧?
就好像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,人見人愛,甚至想到要是能領養他們,那該有多好。雙胞胎當然有一個孕育他們的母親,但是卻有許多人說不知道,或不承認其存在,不感念她,甚至把她污名化。這個比喻中的雙胞胎就是民主、科學,而這個母親正是基督教信仰。
如果北京吳博士所言屬實,那產生民主、科學的基督教,不僅未受歡迎,甚至像是拿起掃把要把它轟出去,也就是蔓延多年、鋪天蓋地的「非基運動」——反對基督教運動。此運動發端的時代背景距今已近百年,當時的非基大將多屬赫赫有名的權貴人士,例如蔡元培、胡適、陳獨秀、蔣夢麟、李石曾、梁啟超、吳稚暉等,雖說「長江後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灘上」,但是他們所掀起的反基督教巨浪,至今餘波盪漾,也飄洋過海到台灣 。
洋教、西方的文化侵略
在「非基運動」時代,中國的科學或科技都還遙遙落後,非基的要角也多半不屬科學領域,也未曾經歷民主制度的洗禮,倒是受過清末列強的砲火洗禮,也受過不平等條約的屈辱,自然發展出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,也把氣頭出在基督教身上。除了以固有的文化和宗教(儒釋道)來鞏固自己,對基督教則是貼標籤或扣帽子,予以迎頭痛擊。結果就是,基督教不是華人信仰的選項。
非基運動在一九二○年代,透過演講、辦刊物、遊行示威,給基督教的定調大底是「洋教」,是帝國主義的「文化侵略」、是數典忘祖的宗教等。吳稚暉說他「開除了上帝名額」,用詞已算客氣,有些是不堪入耳。
再以胡適為例,他否定上帝說:「根據於一切科學……正用不著甚麼超自然的主宰或造物者。」但是,根據胡適的主張,這個「大膽假設」,是否也該「小心求證」?不知 胡 先生要如何求證或解釋哥白尼、伽利略、克卜勒、牛頓、法拉第、愛因斯坦等,怎麼會是相信上帝及創造論的科學家?例如愛因斯坦說:「有關宇宙,上帝不玩骰子。」
思想、文化的盲動
檢視非基的言論,顯然對耶穌基督的認識落差很大,對基督信仰很不瞭解,把基督信仰和西方世界畫上等號,也是很大的誤解。不禁令人懷疑,這些非基人士到底有無讀過聖經?對基督文化的認知到底有多少?
如果說義和團的「扶清滅洋」是一種盲動,造成民族的浩劫,那麼,「非基運動」可說是一種思想、文化的盲動,也造成民族的浩劫——拒絕認識基督教及其核心價值,包括自由、法制、尊重、人權、博愛、「人類被造而平等」(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. 美國獨立宣言的第一句話)。在台灣,至今仍有百分之九十五人口未得基督的救恩與好處,雖不能完全歸咎「非基運動」,但其負面影響可說「居功厥偉」。
檢視德先生、賽先生在台灣,經過近百年的民主運動史,人民總算爭得言論自由、政黨政治、和選舉制度,但根據研考會調查,也有四成五民眾對台灣民主沒信心或失望,包括政黨惡鬥、貧富不均等。至於科學,固然現代人同霑雨露,但也開始憂心環境汙染與氣候異常。還有麻煩的現代文明病,例如人際疏離、離婚、不婚、憂鬱症、自殺、貪婪、不信任等生命問題,治絲益棼。這些已不是德先生、賽先生所能解決,是不是早就該歡迎基督先生?但願為時仍不晚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