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清晨日光】
嚮往桃花源
姜寶陞
張旭,字伯高,是唐朝時的蘇州才子;詩與書法皆屬上乘。曾任常熟縣尉及金吾長史。渠之書法,奔放不羈、粗細對比,已入化境。時人稱其書法為狂草,並以「草聖」尊崇之。
張旭曾寫了一首「桃花溪」的七言絕句,今人多能朗朗上口。其詩如下:
「隱隱飛橋隔野煙,石磯溪畔問漁船;桃花盡日隨流水,洞在清溪何處邊?」
作者面對山嵐野煙,桃花流水的詩情畫意,頓時心中泛起對晉朝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嚮往。陶文所呈現的景緻,是時空的轉換與停駐;是塵世外的別有洞天。
無論是張詩或陶文,其造境皆為人間理想之極至。因為現實人生,充滿了痛苦、眼淚、失落、孤寂、烽煙與天災人禍;詩人墨客遂興起文學之創意,好藉此造境與臆想,產生移情作用。其實,該種建構之詩文,也僅僅屬於知識分子所嚮往之烏托邦而已;面對現實生活,所帶來的療慰作用是有限的。
兩千年前,耶穌基督曾明確的指出:「在世上,你們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」(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)耶穌並不否定苦難的存在,反而教導我們要勇敢面對各種苦難;主要原因是祂已經戰勝了苦難,從死裏復活,成為榮耀永存的基督。因著我們對祂的信靠,一生便會蒙祂引導。在流淚之處,祂賜下安慰;在苦難之處,祂賜下平安;在軟弱之處,祂賜下力量;在絕望之處,祂賜下盼望;在面對死亡之處,祂賜下永生。因為基督曾向信靠祂的人做過如是保證:「到我這裏來的,我總不丟棄他。」(約翰福音六章37節)
世界沒有桃花源,但在基督裏,可以找到心靈的桃花源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