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進入「他者的世界」
楊雅惠

每年有七十億觀眾,花錢觀賞說故事的電影。當銀幕投射出影象,神奇的事情發生了……,我們完全忘了自我的存在,而身歷其境地進入另一個世界。眼前景象活靈活現,完全擄獲觀者的心,令人如癡如醉。這視象說書的魅力,其實是來源於遙遠的過去,人類歷史上早就以圖象說故事,開啟人類無限的想像力。BBC《藝術的誕生》系列報導其中一單元,就是從人類藝術史上探討「視象說書」的迷人魔力。
 
最早可追溯到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發現的楔形文字,其中記載吉爾伽美什(Gilgamesh)國王絕世風華的傳奇:擊敗怪物、克服天神挑戰、返回其家鄉。膾炙人口的故事,至今仍在中東地區廣為流傳。它訴說了普世人類對英雄的渴望。其後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(Ashurbanipal),將之改為石刻壁畫,並將主角換為自己;以四個停格畫面,渲染獵殺猛獅的驚險刺激場景。此外,展示在尼尼微城皇宮中的,還有擊退敵人的浮雕故事系列,眾多場景組合成繁複鋪陳敘述。但——雖然畫面都充滿血戰情節,浮雕人物卻無眼淚、憤怒、悲傷……。 
 
引起共鳴
 
然則空間的視覺圖象,如何引起觀者的時間懸念,使其在想像中融入他者的世界,關心後續的發展?希臘雕塑似提供了另一解答。曾存在於義大利南部的斯貝倫加海岸的大理石石雕,敘述著荷馬史詩《奧德賽》中奧德修斯(Odysseus)力戰獨眼巨人的故事。雕像選取高潮之前的瞬間、最具戲劇張力的一刻,以補捉劇中人物情緒之波動,引起觀者共鳴、認同其處境,進而亟欲知曉後事如何發展。希臘藝術家發現:當觀者認同人物的情感,引起懸念,便是掌握故事時間主軸的巧妙捷徑。
 
而聳立在羅馬的圖雷真(Trajan)紀念碑,是古代各種視象說書技巧集其大成的作品。石柱上超過二百公尺長的帶狀雕刻,環繞廿三圈,描繪錯綜複雜的傳說,象徵羅馬尼亞大帝威懾天下的功績。其陣容之浩大,除正反派領袖外,共有二千五百配角;更運用技巧區隔場景;加上鳥瞰、仰視、特寫、廣角……,多重視角戲劇性的敘述,無怪乎被喻為停格於石柱上的史詩鉅片,視象說書型態似已將完美展現。  
 
愛的交流
 
然而,總好像少了甚麼?在澳洲北部安恆地區(Arnhem Land)——地球上最古老的壁畫意象,或許可以找到視象說書型態的最後一塊拼圖。現今當地村落中的原住民,相當沉迷於繪畫,一再反覆繪製相同意象,如細枝狀人物、澳洲肺魚、閃電人、彩虹蛇、大地之母英加娜……等等。這些意象,與山洞石壁中的岩畫如出一轍,顯然繪畫是為了傳述源遠流長的故事;透過熟悉的意象,觸動心靈去回想族人共有的集體記憶。然而,傳說何以可流傳這麼久?在一個大型儀典的神秘夜晚,族人聚集於岩石的天篷下方,伴隨著吹管、敲擊棒,音樂與舞蹈多重動感的交織下,古代的岩畫圖象開始鮮活起來,時間的流淌將人們送到了想像的另一世界。音樂是整合視象說書的重要元素。聲音與意象相輔相成,使故事傳承數千年而不墜。
 
進入「他者世界」的過程中,主角、情節、敘述技巧、影像、音樂……都是引人入勝的魔法。然而我覺得,其實還有一最重要的力量——那就是生命中的愛。哥林多前書說:「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」(十三章1節)我們喜歡聽故事、看電影,進入他者的世界,是因為我們渴望著愛的交流。當片子終了,一切魔法都歸於無有,你仍然覺得意猶未盡,這是因為交流過的愛尚未止息……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