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象徵?利器?騙術?
楊雅惠

最近看了英國BBC所製作的《藝術的誕生》系列報導,其中「藝術的信服力」單元探討了藝術與政治的關係:政治領袖如何借由藝術意象贏得人心、征服世界;其取材涉及幾大洲,宛如一史詩之旅。

論述先由美國布希總統贏得政權的總統大選開始。其選舉策略是在視聽意象上,塑造布希為神色堅毅、指揮若定、又平易近人的強權領袖形象,此策略終於奏功。而這種藝術意象與政治之間的密切關係,其實在東西歷史上就早已出現。

亞歷山大 (Alexander)
相輔相成

因此時光溯回數千年前。在歐洲最古老的史前古蹟——英國巨石陣遺址附近,考古學界挖掘出黃金飾品。推想四千五百年前,此地必有一從中歐而來的強者,除了能力、智慧之外,更能以珍奇華貴的黃金飾物,器宇非凡地現身在子民面前,令子民們目眩神迷。飾品象徵其貴重身分,增強了其偶像魅力。

及至波斯帝國的大流士大帝(Darius),統御全帝國二十餘國數百萬人。幅員之廣大,族群之眾多,大流士如何來彰顯他的權勢呢?他以石刻訓詞,申明其和平正義的政治理念;並以石刻浮雕,圖繪其萬族歸宗的統治榮景。在通往宮殿的階梯上,石雕壁畫收服了各方朝晉的使臣;聳立在公路要道上,他手持弓箭的巨大石刻雕像也成了曉諭眾民的政治標識。

而後亞歷山大(Alexander)打敗了波斯帝國的大流士。在波斯大戰前,亞歷山大就以其真實面容雕塑成「真人意象」在各地大量出現,可見他也善於以偶像意象來擴大政治影響力。在火山下地底發現的馬賽克鑲嵌壁畫(今藏於那不勒斯博物館),則把亞歷山大與大流士大戰的勝負關鍵表露無遺了。畫中千軍萬馬的撕殺中,亞歷山大未戴頭盔、短髮飛揚,一副衝鋒陷陣、萬夫莫敵的英勇形象,與大流士緊裹盔甲、驚慌失措的神情,恰成鮮明的對比。這幅畫對當時人民,必然是個價值觀的抉擇:該選擇誰?歸服於那一個權柄?很容易心中就有了答案。亞歷山大更將自己的肖像鑄在錢幣上,這方式的發明,使後世政治領袖都樂於沿用,以便提醒子民,每天都想到誰是當權者。

虛假包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奧古斯都 (Augustus)

政治的藝術意象足以行銷自己、宣揚理念、強化權勢,但也有其陷阱。最後一個例子就是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(Augustus)。當時羅馬分裂為兩大陣營:擁護傳統家族勢力的「共和派」與擁護強勢威權的「君主派」,前者保守,後者新進。奧古斯都出自君主派,但他為取得共和派的信任,以成為新共主,便刻意修整了自己的髮式、形象,終於消除了共和派的疑慮。今藏於梵蒂岡的雕像,中規中矩的短髮減低了威赫感,面容是謙卑平和的神情;高舉一手,但未執武器,而只以手勢宣揚軍令;雙腳赤足,顯示其篤實而親民的作風。甲身胸部,刻有接受波斯帝王投降的小圖,並有天神俯視這場面,似見證其王位乃是上天所授予。同樣的,奧古斯都也因形象的成功塑造而贏得民心,取得政權。

但故事尚未結束。片子最後揭發了塑像背後的祕密:這形象帶來了和平統一,也帶來了罪惡。奧古斯都並非如塑像所顯示的溫和謙卑,而是專權奢華。因而片終使人陷入深深的思索:偶像魅力與政治權威的關係、藝術與道德的弔詭……。

雄才大略的政治領袖都有其偶像魅力,它可以是正面的:道德真實象徵;也可以中性的:作為其宣揚理念的利器;但更可能是負面的——包裝高明的騙術。箴言說:「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,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。人所行的,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;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。」(廿一章1~2節)願我們都知道,政治領袖既是人,就有人性的良善與罪咎。唯有超越的信仰,才能透視所有權柄的源頭,也才能清楚地分辨何者是榮耀、何者是魅惑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