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青年YOUNG觀點】

面對死亡,讓神成為你的安慰

孫以琳

「就這樣,你就偷跑先去你最愛的父旁邊大笑了……萍,R.I.P.

我在捷運上滑手機,這則動態就這樣跳進我的眼簾,上面標註了我朋友的名字。不會吧,是我認識的那個萍嗎?我按捺著驚訝,點進朋友的頁面——是真的,我朋友在連假時,安靜地離開人世了。

一時間我難以接受這個事實。上週我們不是還在教會一起上課嗎?從來也沒聽過她有什麼病痛,怎麼隔了幾天就再也看不到人了呢?面對難以言喻的衝擊,我選擇給自己一段時間安靜下來,在心中好好翻閱與她的回憶:她如陽光般灑落的笑聲、爽朗友善的個性、我們之間的談話,還有她鼓起勇氣上台分享她的故事,我是這麼以她為榮……過了幾天,我還是覺得這件事好不真實,像是一場難以理解的夢。會不會,哪一天我就能夠醒過來,然後看見她再度笑著向我打招呼?

以同理與陪伴帶來安慰

與喜樂的人要同樂,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十五節如此勸勉信徒。面對死亡,最需要安慰跟關懷的,其實是當事人身旁的親友。他們第一線地承受最大衝擊,很可能在經歷負面情緒時也不知所措,卻還被期待要迅速掩飾這些悲傷。「哭有什麼用?爸爸都走了,再哭他是會回來嗎?」像這樣否定悲傷的論調,或許你也不陌生。「都過多久了,怎麼還沒走出來?你要堅強啊……」,聽到這些以關心為名的責備,有多少人就此關上心門,壓抑負面情緒?然而事實上,此時此刻我們並不需要說教與道理,只需要安靜的陪伴。也許是傾聽的耳,或者是敞開的雙臂,還有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。一切哀傷,都值得被慎重地對待。

如果無法正視悲傷,急著想要把它們從別人生命中抹去、要別人堅強起來,帶來的反而會是傷害。這些關心的話語或許出自好意,但即使如此,以善意為名的舉動,不一定就能夠帶來幫助,更不能因此漠視他人的感受。但是透過同理心,我們可以貼近另一個人的心、理解他的感受,不加以評斷,不試圖糾正,不急著找出理由或解答,甚至不期待對方趕快「好起來」。這樣柔軟的姿態,沒有任何口號或建議可以取代。而我相信,這也是神會用以安慰我們的姿態。

讓神溫柔擦去你的眼淚

我想到我的朋友,為什麼神就這樣接走她了?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的是:我所相信的神,是一位充滿慈愛的上帝。在約翰福音十一章,當耶穌的朋友拉撒路過世,祂沒有說這是對他的懲罰、也沒有冷漠地視若無睹,就算祂知道故事結局、即將施行神蹟讓拉撒路死而復活,但是看著悲傷的眾人,祂與拉撒路的姊姊一同落淚。「耶穌哭了。」短短一句話,卻呈現出神那憐憫的心腸。

萍過世之後,我們班一起懷念她,聽著許多同學的分享,我這時才真正認出她的生命有多美麗。有位同學在夢中看到她非常開心地揮著手,萍的形象跟之前大不相同,但卻更加散發著光彩。「我想她要讓我知道,她跟天父在一起過得很好……。」另一位同學不禁這樣說:「神一定是太喜歡她了吧,等不及把她接到天上,永遠在一起。」就像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四節說的:「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,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,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。」因為有從神而來的應許,所以我們有再度相見的盼望。

耶穌曾說:「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,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。在世上,你們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」(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)神沒有應許天色常藍,但祂承諾永遠與我們同在。人生中總是會有痛苦,但神有能力將這些事件化為祝福。無論你是否明白事情發生的原因,就讓神跟你一起哀傷,然後讓祂溫柔地擦去你的眼淚吧。如同馬太福音五章四節所說:「哀慟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安慰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