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青年YOUNG觀點】

有關方向:那些隱而未現的掙扎過程

孫以琳

前陣子,我跟朋友C聊到生涯規劃。她正在苦惱著不確定自己想做甚麼,而現實與理想又有落差,不知何去何從。「你應該沒有這類的困擾吧!」聽她這麼說,我愣了一陣。原來在C眼中,我屬於那種早早知道自己方向又很有想法的人,而她只能在旁羨慕又挫敗,糾結於自己的未來道路。我好氣又好笑地反問:「誰說的?」

前些時候讀了一些論文寫作的書,其中有位作者提到:在寫論文的時候,大部分研究者都會覺得別人的作品卓越非凡,只有自己下筆時如陷泥淖、不斷地修改又修改,進而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做研究。然而事實是,除了極少數的天才之外,幾乎每個研究生的論文都是在不斷的挫敗、嘗試跟修正中寫出來的,而且還會不斷修改到不得不交出去的那一刻。只因為閱讀的時候,那些已經是白紙黑字的成品,我們就以為作者們都是下筆如有神一般流暢優雅,付梓之前的那些修改過程彷彿不曾存在過。只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,不清楚別人努力的過程,很容易就覺得「別人都很順利,只有我走得這麼艱辛」。我想,不只是C,或許很多人都是如此吧?

曲折的人生歷程,不會被浪費

我想要鼓勵C,但又不願直接下結論,於是決定分享一下她眼中「沒有這類困擾」的人,究竟有過多少困擾。我告訴她: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了一個清楚的職業目標、不斷往前直奔,而是在探索當中慢慢釐清方向。升大學時,我決定先進入自己有興趣、而且學科範圍也相當廣泛的系,並且多方參與課外活動及教會服事,從中慢慢摸索。兩三年過去,雖然找到了喜歡的切入角度來關注社會,但這沒辦法直接作為職業技能。

畢業在即,我幾度選擇去工作、幾度又決定考研究所,來回反覆至少各三次。接著則是面對「考哪個領域」、「選哪所學校」、「跟哪個指導教授」一連串決定。(另一條路,一樣要面對「找甚麼工作」、「大公司還是小公司」、「要不要自己創業」……

每個決定都耗費心力,我甚至多次焦慮到無法入眠,感覺人生卡了個結。好不容易找出答案,卻又開始質疑自己:是不是做錯了決定?是不是根本不應該走這條路?就在信心即將崩毀之際,回顧過往,才赫然發現:現在的自己,跟大學時期已經很不一樣了。這個不一樣,不一定是課堂訓練帶來的,更可能是因為長時間待在新環境中所帶來的思考模式改變,進而影響了我對於生涯規劃的想像。在過程當中,我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掙扎、懷疑、徬徨,不過也在不知不覺間改變。我的收穫跟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,但依舊相當寶貴。不只是我,每個人都是如此吧?神不會讓我們白白走過哪一段路,即使現在還看不到方向,祂總會一步一步地帶領,並且使用我們的經歷。

越瞭解自己,就越清楚未來方向

在發掘方向的過程當中,「自己」就是最好的地圖。然而,別人對你的認識或許只是冰山一角,而且可能會把他們的想像強加在你身上。成長過程中,時常有人為我貼上「冷靜」、「有效率」等標籤,認為我該去經商,我也一度以為如此。但實際上,撕掉一些外在標籤之後,我才發現比較接近自己的形容詞應該是「溫暖」、「重感情」。近年來,我對內在醫治越來越有興趣,甚至考慮未來轉換跑道進修諮商輔導。這與我過去的職業想像全然不同,但是我也發現——當我們越瞭解自己,就能越清楚未來的方向。

或許你也只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成果,卻不知道他們有過多少掙扎挫敗;或許別人只看到你的成就,卻從不曉得你付上多少努力。然而,每個人在到達某種結果之前,一定需要經歷一段不容易的過程。而我要說,在這些隱而未現的掙扎過程當中,神始終與你一起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