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大手牽小手】

期望的迷思

楊可玉

我很幸運,在求學路上有夠用的聰明;更幸運的是,我的父母對孩子的學業能夠放手,他們很少過問我的成績,這幫助我養成了對自己負責的態度。所謂「負責」至少包括兩方面:積極地說,當遇到瓶頸時,要懂得尋求資源自我突破;消極來看,當捅出漏子時,至少勇於承擔一切後果。

老子有言:「授人以魚,不如授之以漁。」當自己成為人母之後,也希望將這樣的態度傳承給我的孩子。於是,從哥哥上幼兒園開始,我從不幫忙整理書包、指導功課,甚至預備考試。當然「放手」並不等於「放生」,如果孩子遇到課業問題來求救,我不至於置之不理,但是直到現在,弟弟也進入幼兒園就讀,兄弟倆並未在這方面讓我傷過腦筋。

曾經滿心以為,只要家庭教育方向不變,孩子就不會被升學主義牽著走。然而當哥哥上小學,開始有考試以後,分數、排名的影響力便如影隨形。有段時間,哥哥成績特別好,放學時在校門口跟同學媽媽打招呼,對方再三追問念書的秘訣:「考不到一百分會被媽媽打屁股對不對?」又有一段時間,哥哥的成績不如自己心中預期,當我在考卷上簽完名還給他時,他忍不住遲疑地問道:「媽媽,妳不想給我定一個分數的標準嗎?」

當發現孩子身邊的氛圍如此緊張以後,我開始嘗試有限度地介入他的學習。發回的考卷不只簽名,偶而也表達一點關心;對於孩子自信不足之處,多少給予鼓勵。期待他透過學校教育認識並挑戰自己的能力,得到與能力相稱的信心,未來的路,畢竟沒有人能代替他去走。

最近十二年國教上路,看見許多家長為了孩子進不了明星高中而挺身抗爭,心中不禁感慨。聖經裏雅各與約翰的母親同樣關心兒子的前途,甚至向耶穌求坐在祂左右兩邊的榮耀。對於母親的期望,耶穌沒有直接拒絕,祂說:「坐在我的左右,不是我可以賜的,乃是為誰預備的,就賜給誰。(馬可福音十章40節)今日的家長們在爭論制度是否合理之餘,不妨思想,耶穌這話豈不也是對我們說的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