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手牽小手】

非典模範生

楊可玉

一大早,弟弟告訴我們今天他要去跟校長照相。「為什麼要跟校長照相?」哥問。「因為我是模範生啊!」弟答。「模範生」三個字令哥哥臉上的表情瞬間垮了下來。

有何長處能當模範

哥:(落寞)我都沒當過模範生。

媽:以後還有的是機會。上學期你對老師不夠禮貌,這個要先改過來……

哥:那沒有用。我們班選模範生,選的都是人氣王。

媽:哈哈!選舉當然要看人氣,但人氣好有很多不同的類型。有的特別善良樂於助人,有的學業才藝表現優秀,有的個性活潑好相處……既然要選模範生,應該先想想自己有什麼長處能當人家的模範哪!

弟:(節奏感)跟著模範生動滋動!跟著模範生動滋動!

哥:(笑)你是搞笑的那一種吧!

弟:這是真的啊!最近我們班的人整天都在學我,還跟著我站成一排上廁所……

真有影響力嗎?

選上「模範生」對當事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肯定,然而哥哥的落寞激起我不同的思維。究竟這樣一個教學場域中眾人習以為常的活動,在同儕之間散發出的是一種怎樣的信息呢?除了一時起鬨的「跟著模範生動滋動」,大家真的會見賢思齊嗎?

曾經有個實驗設計檢驗「讚美的力量」,將受試者分為兩組進行解題。第一階段題目難度不高,成功解開後,兩組分別受到不同的肯定,一組被稱讚「聰明」,一組是「努力」。

讚美孩子的努力

進入第二階段,受試者被提供難易不同的兩種選擇。出乎意料地,「聰明」組大多選擇簡單的題目,反而「努力」組傾向挑戰難題。

第三階段先難後易。在遭遇難題受挫以後,重新面對難度與第一階段相當的題目,「聰明」組平均呈現衰退,「努力」組則有顯著進步。

聰明」是一個光環,一個框架。「聰明」的人害怕失去光環,面對困難容易逃避、容易受挫,結果導致「聰明反被聰明誤」。因此,許多教養理論都告訴我們,不要讚美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,要讚美他善用天賦的努力。

其實,「乖」有時也是如此。「乖」孩子害怕冒險踰矩,可能因此錯失許多嘗試的機會,甚至在無心犯錯時不敢擔當己過,唯恐被打入「不乖」的一群。

不可依靠聰明

還好神不要求我們天生完美。祂教我們「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」,而要專心仰賴神(箴言三章5節);在我們所有不足之處,只要思想神的話語,「凡事主必給你聰明」(提摩太後書二章7節)。祂說:「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」(馬可福音十四章41節);又說:「一個罪人悔改,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。」(路加福音十五章10節)

努力學習肯聽勸教

箴言十二章十五節告訴我們:「愚妄人所行的,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;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。」神讓人們生活在群體之中,彼此扶持勸勉,因為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」。我從這個角度鼓勵哥哥看見自己的優點。他是個富正義感、熱心助人、勇於負責的孩子,而且還很有毅力、不怕失敗。在許多方面,他都稱得上是一個非典型的模範生,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與幫助。

「非典模範生」的概念打破了傳統的思維。我們應當趁著孩子還小,讓他體會努力跨越困難的滋味,經歷犯錯改過的承擔。他將一生受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信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